这次公布的150万美元年薪在全球教练市场上像一块投向海面的石子,掀起一阵涟漪,也把中国足球的根本抉择暴露无遗。对标前任伊万科维奇的价码,这笔数字让人直观感到:中国足球在国际行情面前的距离究竟有多远,也让人思考未来到底该走向哪条路。舆论场瞬间热闹起来,支持继续请洋帅的声音与主张以青训为基石的声音并存,仿佛两端的天平同时在喊话:这笔钱究竟该投向哪一个方向,才是长久之计。
足协在这轮选帅中传出信息时,已经把卡纳瓦罗、施密特等熟人排除在外,转而盯上了几位欧洲教练的名字。但问题在于预算只有150万美元,距离国际市场对顶级教练的标价相差甚远。对比往昔,里皮团队曾豪掷数千万,卡马乔也曾领过百万级别的年薪,如今这点钱在顶级教练的眼里,很可能只是杯中的清风。于是,报价一出,不少名帅选择了婉拒,足协仿佛手持折扣券在奢侈品店里兜兜转转,最终留给市场的往往只是性价比之选。

十年间换帅八次的宿命,已把锅甩得比球还远。自卡马乔、里皮到李铁、扬科维奇,国足主帅的更迭频率堪比智能手机的更新速度,而成绩却长期难有实质性突破。球迷常以戏谑的口吻形容:主帅工资分成两半,一半用于战术研究,一半则是背黑锅的代价。原因很清晰——球员的基本功薄弱,停球像解围、传球带着无奈的巧合,再强的教练也难以在无米之炊的情况下煮出一桌好菜。正如古话所说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支撑,任何战术都难以落地。
那么,这笔150万美元到底买到了希望,还是仅仅是幻觉?足协坚持“换帅如换刀”的思路,但球迷早已看清,若球队的根基已经腐烂,靠引入外部力量也难以救火。有评论者计算道:若把这笔钱投向青训,能够修建多少训练场、培养出多少小球员?然而现实往往是,眼前这笔钱可能被用于一个未来可能被骂名缠身的临时工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一旦明年的世预赛再度走形,这笔投入也许会变成无声的浪费。
方向若错,哪怕跑得再快也难抵达终点。国足在选帅时,所寻求的不仅是某一个名字的光环,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成长路径。短期内砸钱请来一位洋帅,像给病人服用止痛药,或许能缓解痛感,却难以治本。若将这150万美元埋入青训的沃土,十年后也许真的能长出参天的大树。球迷多年来追求的,不是短暂的胜负,而是一个值得等待的、可持续的未来。
最终需要面对的是一个严肃的问题:若这笔钱能够换来十年后的国足崛起,是否值得耐心等待?作为长期的战略选择,这笔投入的方向将决定中国足球的轨迹。历史将对这次决策给出答案,时间会检验谁才是真正看见未来的人。